第54章 風雲變,天下時局

作品:《崇禎十七年秋

    王威同王彥分開後,便催着忠義營的四千步軍往揚州趕,但是因為攜帶炮隊和輜重,加上連日陰雨,所以行進的十分緩慢。

    王威一路冒雨拖泥,奔至鎮江時,卻已經是五月一日,揚州城內王彥已經堅守了六天。

    在王威到達之際,劉良佐部也趕至揚州城外。

    劉良佐是山西大同左衛人,崇禎年間統兵在宿松、廬州、六安一帶同農民軍作戰,升為總兵官,北都覆亡時,他駐軍河南正陽附近,便不曾勤王。

    甲申之變後,鳳陽總督馬士英為了防備順軍攻打江淮,招劉良佐率部入衛南直隸,他便一路燒殺搶掠,進入江淮地帶。

    劉良佐兵至臨淮時,百姓聞他軍紀極差,沿途都被他麾下兵馬淫劫,不敢讓他入城。

    劉良佐見百姓固守城池,頓時大怒,發兵攻之,卻久攻不下,馬士英連忙出面調停,讓他移住壽縣一帶。

    福潞之爭時,劉良佐覺得擁福有利可圖,得封廣昌伯,劃分駐地後,便一直以武力要挾朝廷,要錢要糧。

    左部東下時,他也未盡全力,雖然劉良佐名義上是大明之臣,本質卻是一投機軍閥,根本沒有什麼忠義之心。

    劉良佐降清並非偶然,除了他本是投機之人,趨利避害之外,他的弟弟劉良臣也起來很大作用。

    崇禎四年(1631年),大凌河之役時,劉良臣是祖大壽麾下的游擊將軍,戰敗後,就投降了清廷。

    清軍南下,兵圍揚州,劉良佐覺得大明大勢已去,適逢清庭派遣其弟劉良臣前來說降,許以抬旗封爵之利。

    劉良佐本就欲另尋出路,逃離大明這艘破船,雙方頓時一拍即合,他出了池州不過幾日,就寫下降表,投了多鐸。

    劉良佐一鎮除了從池州帶出四萬兵馬外,其江北駐地壽州一帶還有兵近六萬,合計十萬人馬,全部歸了清庭。

    王威兵至鎮江,劉良佐也帶着四萬人馬趕至揚州,聽候新主子多鐸的調遣。

    揚州久攻不下,多鐸擔心南岸明軍過江支援,正焦急之際,劉良佐就領兵到來,讓他平添四萬戰兵,使得多鐸心中大喜。

    劉良佐的四萬人馬被佈置於江北沿岸,而鎮江城中的大明援軍,卻僅僅只有王威帶來的四千忠義營步軍,守為南岸還嫌不足,哪裏還有能渡江支援。

    自鄭鴻逵上報朝廷請發援兵以來,鎮江城內除了王威部外,便在無一兵支援,反觀揚州城外的清軍實力卻在不斷增強。

    自多鐸上奏多爾袞,請發山東援兵,南下攻揚之後,清庭便全速運轉起來。


    五月二日,多爾袞令山東的固山額真准塔統領偏師由山東南下,收李成棟等高部將領。

    四鎮之一的東平候劉澤清,在聽聞清兵直逼淮陽,也沒有抵抗之心,匆匆將淮陽十四州縣的土地、百姓、兵馬、錢糧交給麾下總兵柏永馥,本人卻同山東總督王永吉,總漕都御史田仰等一批文武乘船逃往海上。

    王彥被困於揚州,消息閉塞,不知大明面臨的局勢,並沒有因為他佔據揚州,而改變多少,依然的風雨飄搖,依然的危如累卵。

    這時他正在西城上,看着炮隊,同西城高坡上的清軍炮陣,進行炮戰。

    清軍火炮,擺放在西城外的高坡上,可以俯視城內,指哪打哪,對於西城守軍十分不利,特別是西北缺口,至今尚未修復,每天拉鋸都會戰死成百上千的守軍,比其他方向戰死的明軍總數還要多,對守城極為不利。

    王彥要改變不利的局勢,要麼打下西城外的高地,要麼用城上火炮壓制清軍炮陣,但多鐸深知高坡的重要性,早就派遣重兵守衛,加之城內明軍多是新卒,拒城而守尚可,出城浪戰卻打不過清軍,他無機可乘,便只能依靠城上火炮,同清軍對轟。

    王彥並不精通炮戰,因此之前一直被清軍火炮壓着打,幸得何剛向他推薦,兵部司務陳於階,才慢慢扭轉劣勢,勉強和清軍戰個平手。

    王彥見陳於階指揮炮隊得心應手,強他百倍,心裏自然高興,一番了解,才知陳於階乃是大明已故重臣餘光啟的外甥。

    徐光啟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、內閣次輔,又是有名的科學家,精通西學,擅長鑄炮和火器,陳於階自小便受其影響。

    他知識廣博,通曉天文,熟知西方使用槍炮的秘密,精於城防,曾為朝廷立過大功,被朝廷封為欽天監博士。

    烈皇帝殉國後,弘光帝繼位,他流落南方,被史可法招到揚州,以兵部司務之職,負責訓練士兵使用火槍、火炮。

    清軍圍困揚州時,他正好被困城中,為忠義營官兵所救。

    火器是守城的利器,王彥能得到陳於階這樣的人才,自然要加以重用,隨命之為炮隊指揮。

    揚州城內外炮聲不絕,上演着關係大明生死存亡的大戰,在湖北、江西一帶,另一場關係大順生死的大戰,也進入了尾聲。

    三月間,左良玉藉口接到烈皇帝「太子」密詔,扯起造反大旗,全軍乘船東下,放火焚毀武昌。

    李自成帶領大軍進駐已成一片赤地的武昌城,不久後阿濟格部清軍追蹤而至,兵圍武昌。

    李自成命劉宗敏、田見秀領五千人馬出戰,被清軍擊敗,他頓時驚恐萬分,不敢再同清軍交戰,隨放棄武昌繼續東下。

    這時的大順軍,處境已經十分艱難,荊襄四府輕易落入清軍之手,不僅沒有阻滯清軍,反而後勤補給之地盡失。

    大順軍及要保護隨軍家眷,又要防備清軍,還要想法為十多萬大軍隨地籌糧,指揮頓時混亂。

    大順軍上犯荊、岳,下走蘄、黃,四處籌糧,一片混亂,已經沒有了一個明確的作戰方向,原本制定的水陸並進,直下南京之策,也因此而耽擱,更加不能甩掉身後的清兵。

    四月上旬,大順軍在陽新富池口,再次被阿濟格追上,毫無防備之下,大營被清軍衝破,損失慘重。



第54章 風雲變,天下時局  
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