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五回林間試問
作品:《始皇聖劍》看到眼前這一切,莫逆心中不禁微微顫動起來,這一十六年來自己雖受盡委屈、誤解,但終究還是得以回歸崑崙派並得到掌門之位,相比之下,元宗諒此生都不得不承受毀容之苦。如此一想,莫逆卻也不再那麼憤恨當年舊事了。
元宗諒察覺出莫逆細微的神情變化,便接着說道:「當年先父受害,我不得不零落江湖,雖得老莊主收留,但外夷南下之心不死,加之有趙思燕這般內賊存在,若不能學得其中無上武學,卻如何助我大宋抵禦強敵?所以我只能照着老莊主意思去辦。」
「如此說來,你也是忍辱負重了?」莫逆淡淡說道。
元宗諒見莫逆似有不信之意,便急急說道:「為國為家,何敢受譽?當年我投入拜劍山莊門下,遂一邊積極為老莊主辦事,一邊潛心學習武學,如此才得以成功刺殺趙善循,阻斷趙思燕生變。」
莫逆卻是一驚,原來止住當年朝局生變最關鍵的一環是元宗諒所為,如此卻也算得是大功一件了。但莫逆卻並不願如何如何的稱讚元宗諒,便只默默說道:「想不到拜劍山莊隱居故土,竟然還能為國家出力。」
元宗諒聽得出莫逆心思,便深致的說道:「世人皆語拜劍山莊獨處偏安,卻哪裏知道我們為天下出的力?除了刺殺趙善循,我拜劍山莊還一直馳援北境義軍,乃保住南朝這幾十年的安定。」
莫逆再望了元宗諒一眼後問道:「北境義軍也和你有關聯?」
元宗諒隨即點點頭,便興奮的說道:「拜劍山莊對幾路義軍都多有錢財糧草方面的資助,而北境敵軍動向,更是由我拜劍山莊弟子刺探而來。作為北伐後人,我也竭力組織先父流散舊部前去參加義軍,光是大散關薛自在部,就有五百人是我舉薦過去的。」
莫逆於是定睛望了望元宗諒,便心中漸漸多了份佩服之意了。但莫逆的敬佩卻是一分為二的,元宗諒能潛心為國家出力自然讓人心生崇敬,但他這般處心積慮卻又令莫逆心中生疑,畢竟一個深謀遠慮的人稍有偏頗便要走向另一個極端。
如此一來,莫逆卻也看不透元宗諒究竟是何種人,雖然過往種種也怨不得他,但莫逆卻對其始終心有芥蒂,便總不願相信他是純粹的前者。莫逆於是不去深究,因為在他看來,元宗諒是好是壞都關係不大了。
若覺得一個人與自己無關,便無再呆下去的理由,只是莫逆還關心一件事情,就是靜思師太為何失去一臂,還躲在了拜劍山莊之中。元宗諒料到莫逆必會問及此事,遂將詳情一一講來。
莫逆乃聰明之人,慈航庵此番遇難無非是與楊湛走得近,而崑崙派又何嘗不是如此。莫逆於是回想司馬重城遣人沿途追回自己的情形,便對崑崙弟子的結果擔心起來。只是莫逆也非常明白,慈航庵會有受此重創,乃眾人剛烈不屈所致,崑崙派弟子雖然也不乏正直弟子,但為首的孫伯然卻是順勢之人。如此,崑崙派一時卻也未必會橫屍遍野。
元宗諒見莫逆沉思不語,卻也猜想他在思索什麼。但莫逆始終是有城府之人,見元宗諒遲疑的看着自己,他便冷冷一笑道:「千百年來,江湖都不過是野心之輩的漁利場所,而這回一干自稱大俠的男子卻對一群女流之輩痛下殺手,尤為可恨。」
元宗諒點點頭,便又欲說些什麼,但莫逆卻無心思再聽下去了,便果斷抽身離開。元宗諒卻不願意莫逆就此離去,因為他還不確定莫逆是否會就此罷手,當然,他還想再探尋一下當年送去崑崙山的古劍到底是什麼來頭。
「小師哥……」元宗諒於是忍不住喊道。
莫逆頓了頓,只默然說道:「當年舊事既然事出有因,我便不能再記恨與你。但你也的確是欺騙了我,我便也不會再與你為伍。此後見面,大家便是陌生之人,這師兄之稱我如何受得?」
說罷,莫逆便施展輕功遠遁而去。
元宗諒這才重重的舒了口氣,今日一談徹底解決一大強敵,那麼接下來他的事情便就只剩下一件了。但元宗諒又轉念一想:莫逆知道慈航庵蒙難,必定也能猜到崑崙派下場,他此番急急回去,定是要解決武林對崑崙派的責難。以莫逆剛毅個性對上司馬重城,一場血戰是在所難免的。
但元宗諒卻又不願莫逆這麼早去招惹司馬重城,畢竟以區區崑崙一派力量與之對抗始終有限。如果能等靜思傷愈,再找到辦法證實慈航庵與楊湛毫無瓜葛,豈不着實司馬重城濫殺無辜的罪名?而此刻再讓莫逆前去與之對戰,那就正好不費吹灰之力除去這個盟主。
但莫逆執意要走,卻如何才能留得住呢?
就在元宗諒困惑之際,一名弟子疾馳來報,元宗諒聽罷卻忍不住眉宇舒展開來。元宗諒於是手執書信急急追出莊外去,卻在山林間趕上了莫逆。
莫逆前番已經把話挑明,二人再見面即是路人,便也不去搭理他。但元宗諒卻不管這些,依舊上前將莫逆截了下來。
莫逆只冷冷的看了元宗諒一眼,卻連對方意圖都不想問。元宗諒見莫逆如此反應,便只好將書信取出,攤開後說道:「崑崙派弟子孫伯然不僅指正你與楊湛勾結陷害武林,還被司馬重城重新立為崑崙派新掌門。」
莫逆皺了皺眉頭,順手取過信箋看了起來。但莫逆看完後便將其揉作一團丟了出去,然後若無其事的繼續走自己的路。元宗諒見莫逆這般反應,卻道他並未將此事當真的放在心上。
「孫伯然在臨安率一眾崑崙弟子指認你與楊湛勾結,現在他已被司馬重城推舉為崑崙派新的掌門,而你已經成為武林眾矢之的了。」元宗諒鄭重說道。
莫逆頓了頓腳,然後繼續走自己的路。元宗諒心中一急,便飛身上前攔住了他的去路。莫逆則淺淺看了元宗諒一眼,稍許才說道:「哈哈,一派掌門哪有其他門派外人來推舉的道理?實在荒謬至極。」
其實莫逆心中也相信孫伯然會如此作為,他只是不願意元宗諒這個路人來關心自己的事情。
元宗諒當然也明白莫逆此刻心思,便也做悲憤之態說道:「如今武林黑白不分,實在令人心寒。」
莫逆自然不會因為元宗諒說一句公道話就覺得與之親近,但他說的卻也是實情,至少在楊湛和慈航庵的遭遇上,時下群雄確實是瞎了眼。但莫逆也知道,在門派林立的武林之中,各路人士皆有自己的生存法則,明哲保身者有之,隨波逐流者有之,唯獨堅持本心者太過少了。
莫逆於是若無其事的說道:「呵呵,不過是天下烏鴉一般黑。」
「太虛觀三清與丐幫郭元剛乃正直人士,卻也跟着一起湊熱鬧,難道不是受人迷惑指使?究其禍首,卻不是那紅蓮教妖道是誰?」元宗諒卻嚴正說道。
「妖道?呵呵,若是讓司馬重城知道你這般稱呼與他,他恐怕不會放過你拜劍山莊。」莫逆忍不住笑道。
元宗諒卻不屑的笑了笑,然後才凜然的說道:「我在慈航庵早和司馬重城交過手,他也被我劍氣所傷,只怕一時半會兒也不敢打我拜劍山莊的主意。」
元宗諒在和莫逆介紹靜思遭遇時,雖然簡短講到他在掛月峰上當着群雄奪下靜思的事情,但卻並未提及雙方交戰情況,如今講來,卻令莫逆頗為吃驚。莫逆曾在武林大會上親眼見得司馬重城力壓群雄奪魁,怎會連元宗諒都敵不過?除此之外,元宗諒為救靜思甘願冒與天下豪傑為敵的風險,也着實讓人刮目相看。
元宗諒見莫逆面露驚訝之色,遂順着話題繼續說了下去:「司馬重城初掌盟主大位,自然賣力要捉拿禍害劍門的賊首楊湛,並圍剿其同夥。靜思師太及慈航庵因與楊湛相識便遭此橫禍,而你崑崙派也被他們視為楊湛勾結,加上孫伯然等人出面指正,只怕司馬重城現在急着要找的人是你。」
莫逆卻並未繞入元宗諒話題,反而探尋着問道:「你也認為楊湛就是那個禍害劍門的人?」
元宗諒一番錯愕,然後才默然一笑道:「我久居拜劍山莊,對江湖上的事情了解並不太多,卻也不好下定論。」
莫逆看了元宗諒一眼,又不置可否的笑了笑,着實讓人捉摸不透他到底在想什麼。其實莫逆心裏非常清楚,元宗諒能及時去西台解救靜思,並迅速掌握孫伯然等人造反消息,分明說明元宗諒是一直用心觀察着江湖動向的。更何況他之前還言辭鑿鑿的說自己是忠良之後,一直希望能拯救趙宋於水火,豈能甘於隱居一隅?
但莫逆卻又不點破他,因為他相信這個頗具謀略的昔日小師弟早有許多安排,也同樣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撐他完成自己的計劃,雖然最終目的為何尚不清楚,但就目前來看,他必定是要與司馬重城磕上了。
元宗諒見莫逆又不講話了,便擔憂說道:「司馬重城如今派人四處找你,如果你不能洗清自己冤屈,豈不成為眾矢之的。」
莫逆感覺的出元宗諒還有話要說,便故作無畏的說道:「你不怕司馬重城,我莫逆又豈會怕了他不成?」
此話卻也與元宗諒所料一般,便見他憂心忡忡的望着莫逆說道:「一個司馬重城固然不足為慮,但如果是整個江湖一同壓來,卻是誰能夠抵擋的了?你既然知道現在群雄在竭力找尋與你,又何必與之來個毫無勝算可能的硬碰硬?」
莫逆於是用心思索了一番,良久才說道:「中原武林人才濟濟,倘若他們果真視我為公敵,恐怕我也只能和他們硬碰硬了。」
莫逆這番說法雖然是在試探元宗諒的想法,但所言也是實情,天下門派皆匯集於臨安,江湖上任何風吹草動皆逃不出他們的法眼。換而言之,莫逆就算是想躲也躲不過去。
元宗諒卻深致一笑的說道:「我並非是要你遠遁江湖,只不過是希望你能暫避風頭而已。只要你能避開一段時間,我保證事情會迴轉過來。」
莫逆詫異的看了看元宗諒,然後又問道:「我憑什麼相信你說的事情過一段時間會好轉起來?何況躲躲閃閃也終非我莫逆作為。」
元宗諒於是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,原來他知道楊湛一定會來拜劍山莊找靜思,屆時元宗諒就帶着他和靜思一起去臨安,向世人講明二者關係。如此一來,便可證明慈航庵與楊湛作為毫無瓜葛。
但莫逆卻只覺得元宗諒想法太幼稚,因為只要楊湛一路面,只怕眾人早已群起而攻之,卻哪裏有機會讓他辯駁?何況司馬重城已經就此出手,如果此刻證實他們沒有關係,豈不要陷司馬重城於不義之地,如此他又哪裏會同意呢?
但這一點卻不是元宗諒擔心的問題,因為他早有應對的辦法,只是他一時不便明說罷了。
莫逆見元宗諒一副信誓旦旦之態,便潛心暗想一番,遂恍然大悟的說道:「原來你想藉此取而代之?」
元宗諒卻有些難為情的說道:「司馬重城的所作所為只會使得武林陷入腥風血雨之中,致使無謂內耗。而如今強敵陳境,若能引江湖熱血兒女報效家國,豈不更有意義?只要繼任者能以大義為重,取而代之又有何不可?」
元宗諒雖然說的在理,但莫逆卻堅信他此去是對盟主之位志在必取,再加上之前他對自己行蹤的閃爍其詞,使莫逆對他的看法又回到了最開始的狀態。只是此時二人不復舊恨,便只能心裏鄙夷罷了。
其實元宗諒的計劃是完全可行的,只要他去臨安後給眾人先來個下馬威,待震住眾人後再單獨挑出司馬重城在慈航庵與崑崙派上的失誤,便足以讓群雄趕他下台。
;
第一百四十五回林間試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