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:《萍術傳奇

    次日,日落時分,萍鄉縣城南門張家。一個坐在書房桌前的青年,從抽屜里拿出兩本窗課,翻開其中一本,看了幾眼,接着又翻開另一本,仔細看了起來。

    片刻,青年緊鎖的眉頭,舒展開來。

    「好,好。」青年撫掌輕笑,忍不住站起身,看向窗外。

    一棵青松,傲立路南的巨岩上,向外長着的兩根虬枝,宛如伸開的雙臂。

    「落日生遠色,寒松石上青。大哥,在否?」三個身影,兩大一小,從窗前走過,耳邊傳來熟悉的聲音。

    「宗相、小妹、傳學,正想你們呢。哈哈,你們來了。」青年看到三人,心頭一喜,連忙出門迎接。

    門外三人,正是沈宗相、張曼娘和他們的兒子沈傳學。

    青年,正是張曼娘的大哥張靜軒。

    張靜軒見沈宗相一手抱着傳學,一手提着一個糕點盒,趕緊抱過傳學,笑着問道:「乖外甥,想舅舅沒?」

    「舅舅。」傳學喚了一聲,扭頭看向母親曼娘。

    「小傳學,你怎的不理舅舅了?是不是有了爹爹母親,就不要舅舅了?」張靜軒故意逗傳學。

    「爹爹回來,給我買了好多吃的。舅舅只管讀書,不帶我玩。」傳學嘟着嘴,說道。

    「好,明日舅舅帶你進城,給你買好多好吃的。」張靜軒對傳學笑道。

    「宗相,伯父之事,處理妥了吧?」靜軒看向宗相問道:「父親、母親在屋裏等着,我們快些進去。」

    宗相帶着曼娘和傳學進門,看到岳父、岳母,兩眼一紅,雙膝跪地:「岳父大人、岳母大人,小婿給你們磕頭了。」又拉過身邊還在發愣的傳學道:「學兒,快來給外公外婆磕頭。」

    「賢婿快起。」曼娘父親張伊覺拉起宗相,看了靜軒、曼娘幾人一眼。靜軒見父親有話要對宗相說,轉身進了書房,張母鄧氏也是拉着女兒、外孫走進內屋。

    張伊覺看宗相坐下,說道:「賢婿,月前聞得親家公一事,大為驚憤。靜軒聞知,欲同去大庾助你。待他趕過來,你已前往,他趕你不及,只好迴轉家中。如今,已過一月有餘,此事已處理妥當了吧。你今日來家,想必另有要事。你且說說,待岳父與你參考一二。」

    「多謝岳父大人。小婿今日過來,一來小婿、曼娘許久未來看望二老,想念甚久。二來,家父棄塵,家中要事,雖有大哥操勞,小婿我也需盡力而行,助家兄一臂之力。」宗相回道。

    張伊覺聽了,點點頭。

    宗相於是把長約一事,說與岳父聽。張伊覺聽後,問道:「白朮栽培,向由你家兄幾個操持吧?」

    「是。」宗相道。

    「既如此,你來萍城,何事能助你家兄?」張伊覺問道。

    宗相把錢日台急與他沈家簽長約一事,連同自己的懷疑,和盤說出,然後對岳父說道:「小婿想明日抽空,先去幾家藥房藥鋪訪探一二,探的確切實情,好與錢氏交涉。」

    張伊覺聽了,有些不悅,轉身對宗相說道:「宗相,此等小事,你不必前往。明日我着幾個下人,探得確實消息。你回家告訴你大哥便是。」停了停,他又說道:「你今春連得府縣案首,本欲一鼓作氣,明年前往省垣一搏。奈何有孝在身,只得期滿再考。白朮長約,此服貿屑瑣之事,讓你家兄操持便是。你已是秀才之身,安心舉業,切不可自降身份。」

    宗相唯唯諾諾,不敢多說一句。

    「妹夫,快來書房,我有事請教。」書房裏,傳來大哥靜軒的聲音。

    張伊覺聽到喊聲,臉上浮出一絲笑容,說道:「你大哥說不得又在研讀你的窗課,昨日他說,他研讀許久,已經甚有心得。今後,你與大哥,更需多加交流,更上層巔。」

    宗相拱了拱手,往書房走去。

    「宗相心性沉穩,遇事不慌,多加引導督促,日後必有所成。」

    看着走去書房的女婿,張伊覺拈起鬍鬚,露出笑容。當日,女兒看中宗相,族中眾人均說,我城南張家,耕讀傳家,科甲鼎盛,萍東僻遠荒陬之地,能有什麼俊才?後又聽得沈家是耕作服貿之家,更是不屑一顧。是他慧眼識珠、力排眾議,今春宗相果奪府縣案首,得宗師賞識,他日若去省垣鄉試,說不得摘個解元回來,也未可知。

    宗相走進書房,卻見張靜軒拿着他的一篇策論在看,見他進屋,說道:

    「連日研讀妹夫鴻文,有些體會,越看越覺技不如你。」靜軒說道。

    宗相定前一看,竟是《子曰: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》策論一文,今春縣試,鞠知縣點題,庠生宗相、靜軒等二十餘人作答。

    「同題之文,妹夫所作,評為第一;我之所作,僅列十二。當日,我以為知縣大人與你有舊,有些不平。四月府試,妹夫所作第一,我之所作,為二十。難道知府大人也與你有舊?」靜軒回憶道:「妹夫兩奪案首,我卻名次滑落,兩人差距,由此可見。」

    宗相聽了,也是熙然一笑。有一點,靜軒似乎並未搞清,他與宗相,差距並非很大。試想,縣試,僅二三十本縣庠生參加,靜軒列十二。府試,有宜春、分宜、萍鄉、灣仔四縣百數童生角逐,靜軒能得二十,非靜軒水平退步,而是宗相實力太強。

    「這幾日,我仔細研讀妹夫縣試《歲寒》一文,覺妹夫以『遇變而有不變之節,惟貞於常者能持其暫焉』破題,以通校十四藝為中股,最後以『願繁華成往事,誰葆全於陰陽相薄之交斯何如期望也者,又安得不矢志一息尚存之志也』束股。」

    「妹夫此文,確如鞠大人所評點的那樣,可謂文情懇至,文境從容,有粹然儒者氣象。」靜軒說完,眼冒星星。

    「大哥此文,以『聖人勉人為松柏,用世而不世用也』破題,以『人爭先而我爭後,有志者,尚其鑑於松柏焉可』束股。也是曲折奧衍,骨味無窮,奧峭自成一子。」宗相拿起靜軒之文,評點道。

    「你、我兩文,相互參讀,均是力爭上遊,文品最貴。」宗相一錘定音。

    「妹夫如此一說,大哥我又增信心。他日院試鄉試,定不輸於他人。」靜軒道。

    宗相見了,也是倍受鼓舞,振奮不已。

    第二天,靜軒、宗相、曼娘三人,帶着傳學,來到寶積寺上香。

    宗相四人,先在門外淨手淨心,然後手持三支線香,走進神秘、莊嚴的大殿。

    大殿中,明燈閃爍,香煙裊裊。

    宗相來到香爐前,雙眼緊閉,默默祈禱片刻,而後深鞠一躬,將清香插入香爐中。香煙裊裊升起,隨風飄散。靜軒、曼娘幾人,均是恭敬地獻上香火,然後低頭祈禱。

    「宗相,此番進香,又向佛祖許了何願?」剛出大殿,靜軒笑着問道。

    宗相看了看曼娘,對靜軒說道:「你家小妹知道,你問她便是。」

    「喲,還你家小妹?」靜軒白了宗相一眼,眼裏滿是鄙夷,嘴裏說道:「哼!你怎不說我家娘子?問她,她會告訴我?她眼裏只有你,哪還記得我這大哥?」

    「大哥,我相公所求,定是祈求佛祖保佑我大哥明年秋闈高中,我沈家順遂安康。」曼娘笑着對靜軒說,「大哥,我突然記起了醉夢軒?嗯,對,春桃姐姐,昨日我看見她了,還和她打了招呼?你別說,我都忘了告訴爹爹。」

    「小妹,小妹——我的好小妹。」一提醉夢軒,靜軒登時急了。春桃,佔據醉夢軒頭牌好幾年了,才、色、藝三絕,縣城的一眾公子哥,見過一面的,都對她念念不完。結識宗相前,靜軒和一幫公子哥,隔三差五,往醉夢軒跑。

    「娘子,春桃?這是哪家的千金?為何沒聽你們說起?」宗相一臉疑惑。

    「相公,春桃是衙前吳家的大小姐,曾是大哥的舊識。」曼娘搪塞道。

    「對,對。」靜軒看了一眼宗相,見他並未懷疑,也是連連點頭說道。

    對這個妹夫,他是佩服之極。山高地遠之地出來之人,能行如少年,思如智者,仿佛無時無刻,不在勤勉刻苦;無時無刻,不在健步向前。

    結識宗相之後,他猶醍醐灌頂。他一書香之族,豈能每日遊戲風塵,吟月弄風?從此靜軒整日在家讀書習字,仿佛變了個人似的。

    「宗相,今日游寶積寺,你又有何佳句?」靜軒問宗相。


    「大哥,有是有了,算不得佳句,吟羅漢松的,且聽我吟來。」

    須臾,一首詠羅漢松,從宗相口中緩緩吟出:

    「宋代傳來不計年,名留寶積最超然。蒼蒼節天千秋古,豈與尋常草木遷。」

    寶積寺,原名梵林寺,後改名寶積寺。寺內羅漢松,宋黃庭堅手植。宋崇寧二年十一月,黃庭堅來萍看望兄長,是時其兄長黃大臨任萍鄉知縣,頗有政聲。黃庭堅在兄長陪同下,遊覽寶積寺,題寫「德味廚」和「八還堂」兩幅橫匾,並撰《寶積禪寺記》,隨後,於大殿前種下羅漢松一株。

    「妹夫,我也有一首了,也是吟羅漢松的,且聽我讀來。」靜軒道:

    「松名羅漢種禪林,山谷遺風感趣深。佛地叢生春不老,人人稱說到而今。」

    張曼娘也知道,兄長和相公兩人題詠之詩,寫的均是黃山谷寶積寺手植羅漢松典故。

    隨後,靜軒、宗相兩人,你看我,我看你,皆是大笑不已。

    看看天色已近晌午,幾人趕回張家。幾個前去藥鋪詢問白朮價格行情的下人,早早返回了家。不等宗相過問,幾人連忙說道:

    「小的幾人一早出門,去了惠元齋、老九和、吉慶堂幾家中藥鋪,探得白朮採買實情,回來報於姑爺。惠元齋、老九和、吉慶堂的夥計說,他們藥鋪的白朮,價格比往年漲了一成,皆自萍東大安里採買而來。」

    「大安里,葉家麼?」宗相道。

    「正是。吉慶堂夥計說,藥鋪白芍、田七、牛膝、厚朴,也由葉家供應。」

    「好。」宗相微微頷首,示意他們退下。

    「三年白朮,萍城藥鋪採買,價格漲了一成。莫雲言長契,亦漲一成。這長契,我沈家,簽,還是不簽呢?」宗相低頭思索。

    「此次回去,就與大哥、二哥說,明年春後,若是無事,去長坡堎走上一走,看看葉家怎麼做。」宗相心想。

    大安里長坡堎,葉家宅院裏,葉家父子五人,坐在大廳議事。

    「父親,前幾日我與二弟赴羊獅幕,見沈家滿山遍植白朮,少至千畝,規模與我長坡堎、和尚岩、觀音宕所植厚朴叢林,不相上下。」葉家長子興華說道。

    「哦?千畝白朮?運銷何處?亦是萍城?」葉父祖聞一聽,大為詫異,不禁問道。

    「父親,我與大哥那日至金牌山、雪竹垇兩地,目之所及,遍山枯槁,千畝之數,怕是遠遠不止。」葉家二兒興貴說道。

    「明兒、雲兒,前幾日你倆去萍城,今秋白朮行情怎樣?」葉祖聞看着三兒興明、四兒興雲,問道。

    「父親,今歲寒熱之藥,行情看漲,我葉家送去的白朮、白芍、厚朴,惠元齋、老九和、吉慶堂三家採買之價,均比往年,上浮一成。」葉興明回答道。

    「上浮一成。沈家千畝白朮,每年出產,怕是更多。若全數運銷蘆市、萍城。兩地藥鋪,統共才六七家,豈能吃得下?定是運往了別處。」葉祖聞說道。

    「父親,吉慶堂夥計說,沈家白朮,似是運往了外埠,從未在本地藥鋪售賣。」葉興雲說道。

    「如此,才說得通了。明年開春後,待為父再去趟羊獅幕,實地探查一二。」葉祖聞想了想後,說道。

    葉祖聞、沈宗相,一在長坡堎,一在萍城,皆是不約而同,想到一起。

    此後幾天,宗相、曼娘盤桓萍城,或去橫龍寺覽四奇亭,或去關帝廟祈神。靜軒此前也難得出門,這幾日,與宗相一同逗留城廓,探奇覽勝,詩來詞往,雖比不得久居深山,洗盡俗塵、盪盡渣滓,卻是難得的心無旁騖,一意學問了。

    張伊覺見了,欣喜不已。

    曼娘的日子,過得更是愜意。宗相、靜軒吟詩作對時,她便與母親紡紗織布,醉心女紅。

    一日,宗相、靜軒持新作古文,呈書院吳宗師斧削。吳宗師道:「宗相、靜軒,爾二人今春大捷,老師臉上亦是有光。」

    兩人連連拱手。

    吳宗師取過兩人試作,皆是《觀過,斯知仁矣》,說道:「聖人說觀過知仁,看汝二人,究竟如何作答?」

    說完,便是看了起來。宗相、靜軒二人不敢打擾,坐在一旁,靜靜等待。

    「好,好。宗相之文,『吾儒待天下,不必拘泥其事也,求其心所安而已』句,直指本旨。觀人,正是觀我知人之仁。此文,看題之高,正由書旨透徹,並非故意求深,行文制題極緊,不涉廓落。好文,確實好文。靜軒此文,第五六比,以朝廷待士尚論古人,兩義跌出,當觀當知,神理筆意,俱極渾括,最有斟酌。」

    吳宗師看得手舞足蹈,稍停,接着又道:

    「府試之後,汝兩人學問,顯是精進不少。明年秋闈,已不足一年,爾倆切不可沾沾自喜,務要時不我待、分秒必爭。」

    得知宗相父歿居喪,明年缺考。吳宗師惋惜之餘,叮囑道:「居喪守制,萬不可荒廢學業。」

    宗相點頭稱是。

    回去路上,宗相心事重重。

    「慈母棄養三載,居喪期滿,今春初進試院,已有小成,正待來年大展之際,父又棄塵。我兄弟幾人,向來誠實本分,善事多為,見義必為。老天想是見我兄弟五人,德行有虧,故而迭遭天厭,致我兄弟孤露,艱難備至。」宗相說道。

    「宗相,你不必氣餒。廬墓三載,你好生學問,沉澱學識,三年後,必能一鳴驚人。」靜軒見了,勸慰道。

    「不。四年。」宗相說道。鄉試三年一考,以子、卯、午、寅年八月開考,明年恰是戊午年。守制期滿,需再等一年,方為下次鄉試之年。

    家中一應勞作,向由大哥、二哥、四弟承擔。父親在時,家中諸事,內有兄弟操持,外則父親劬勞。他只安心學問,不問其他。

    而今,父母大恩未及報答,家中諸事,怎能全賴大哥一力維持?若是明年能考,尚可咬牙一博,四年之後?宗相不敢再作他想。

    「只能亦步亦趨,順其自然了。明日,且往徐家山姑父家一看吧。」這樣一想,宗相心裏有了決定。

    次日,宗相辭別岳父、岳母、靜軒大哥,與妻兒趕到徐家山。

    看到宗相一家三口,姑父徐舜錫、姑姑沈梅秀皆是大喜。姑姑拉住宗相,抱頭就哭。

    「大舅安措長江,也算魂歸故土了。」徐舜錫聽宗相說起葬父一事,感嘆道。他們徐家、沈家,皆是從粵省仁化移居於此。國朝新奠,徐家先家湖廣東嶺,旋移萍東徐家山。直至乾隆庚子歲,方得承頂惠津里二保二圖一甲歐陽敬仲圖籍,立戶名歐陽、徐、劉、沈。

    「大舅文武兼優,卓犖不群,昔時曾結伴返梓就試,轉眼已是物是人非,陰陽兩界,命運弄人,命運弄人啊。」憶起往事,徐舜錫感慨萬分。

    「宗相,大舅哥魂靈已妥。長契之事,簽或不簽,作何打算?」徐舜錫想起上月廷岳、宗高叔侄提及的長契一事,此時看見宗相,便問了一句。

    「姑父,錢氏與我沈家,合作十數年。均是年前簽約,來年履約,一年一簽,從未簽過長契。此次錢氏如此心急,又未告知緣由,小侄懷疑另有他因。」宗相道。

    「如此說來,這長契,簽與不簽,當慎重為之。」宗相一語中的,徐舜錫也是突然明白其中關鍵,說道。

    「簽,肯定得簽。若是不簽,定會惹得錢氏不悅。若兩家不睦,我沈家損失,難以估量。」宗相道,「不簽契約,我沈家年出白朮百擔,不售與錢氏,又有何人有此魄力全數吞下?如今對方意圖不明,我沈家斷不可自亂陣腳,做此自毀錢程,自斷後路之事。當務之急,若是委派一人,前去杭城,探清術市行情。年前,即便莫雲上山續簽契約,知己知彼之下,也能簽個明白。」

    宗相原欲親往杭城一趟,父親新喪,守孝未滿,既然無緣鄉試,索性前往杭城一走,助大哥一臂之力。但想起『喪九月,不遠行』古人之語,頓時臉露難色。

    徐舜錫見宗相陷入兩難,便道:「年關臨近,契約續簽在即,此事頭緒未清,確實為難。你幾位叔父,不知可否代行?」

    宗相一聽,茅塞頓開。他朝姑父拱了拱手,謝道:「姑父一言,小侄頓開茅塞,明日我即還家,與諸位叔父商議。」

    說完,宗相也是放下心來,安心地與姑父、姑母說着閒話。

    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www.dubiqu.com。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:



  

語言選擇